Translate

2013年9月9日 星期一

悼念吾師-郝靈君老師 Prof. Erdmann [老師已長眠基隆市立納骨塔]

更新:郝靈君老師目前安葬於基隆市立殯葬管理所納骨塔,地下樓001973


感念恩師 - 郝靈君老師,他是輔仁大學的英文老師,德國人,年輕時旅居英國,曾任職於德國外交工作,並於輔大與中原、長庚等數間大學任教,在我們寶島一待就是半輩子,到他離開時仍然不得回到故鄉。

郝靈君老師也是輔大許多老師的老師,把後半輩子奉獻給台灣的他,全部收入都用作幫助學生讀書,自己沒留任何錢在身上,到辭世時仍身無分文。


我跟郝老師的友誼是怎麼樣建立的呢?這一個友誼就是一輩子的交情。在大學時,有當過郝老師的學生,現在成為老師的師長們,提起他都說,他年輕時教學嚴謹,教誨學生嚴格,接下來就是問我怎麼能跟他成為好朋友?關於這個問題,我想:人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改變性格,在我有幸成為郝老師的學生時,他已經是個溫和的老人。

他在教完我一門英文課後,便罹癌住院,得知消息時,心裡只想去醫院看看老師。想不到去到林口長庚後,孤獨一人的他,畢生積蓄用來幫助學生,生病時卻少有學生去探望他,在醫院最關心他的,是那些他曾教過的醫生護士們,受過老師關愛的學生呢?受過老師幫助的學生呢?細想來也不免心酸,此後我時常去醫院陪伴他,也成就了這個美好的友誼。

老師在第一次開刀出院後,仍然繼續在輔大、中原、長庚等數間大學教書,為的是他這群放不下心的學生啊。

之後老師有開課,無論在哪一系,白天晚上,我有空都會去旁聽,我沒有語言天賦,如果沒有老師的耐心與鼓勵,我想我的英文應該仍然停留在連點餐都開不了口的階段。

我能到美國讀書,也是受到郝老師的鼓勵與幫助,人生至此,郝靈君老師對我的恩澤,促成了我想寫一篇文章紀念他,只要我活著,這篇文章還會繼續的添加補充下去。在我讀大學的時間裡,老師從來不讓學生買教材,他總是自己出錢為學生準備課本,一看到適合的英文素材,他總是為學生整理成講義,校園裡手拿著一包一包的講義的金髮背影,似乎在熟悉不過了,而曾幾何時,那頭熟悉的金髮,卻因為癌症的折磨,在短短幾年變白了...

老師對於做學問的態度十分嚴謹,記得有ㄧ次他跟我提到他慣用的商用英語書籍改版後的問題,那時我在某教科書公司上班,就準備了幾本正式商用寫作的入門書籍給他看。之後有時間,老師就會約我,邊看這些新書,邊分析給我聽,這些書上範本不妥適的地方,以及在美國與歐洲其他國家,對於書信的慣用法的差異,在由這些差異談到文化的形成,我們的話題遍及愛爾蘭與英國文化問題,英國國旗的演變,英式英語,也就是郝老師口中說出來的英語,以及目前普遍上常用的美式英語的異同,原因,同一個單字在兩個地方的意思是不一樣的..等等,這段時間,受益良多。

老師是不喜歡美國文化的,甚至不客氣的說:他講的英式英語是“國際英語”,而美國的英語是美國自己的英語。但是他總是提醒大家要注意英語國際化是漸漸朝向美國發展的,必須學習美式英語語法以及慣用字,並在課堂上同步教學美式與英式英語的用法,正式場面與書信上的用詞遣字,開頭與結尾詞的使用對象,整個信件的架構與在不同目的不同角度之下,每段該表達的語氣,整篇文章或是履歷表等書信該有的架構,在英國與歐洲用的方式與美國方式的差異...行文至此,我想起了某次一堂商業英文課堂中,老師指出他看到某些人寫信喜歡用的best regards甚至Love感到不妥,他說這樣的話應該用在比較熟識的關係上,對一個可能是商場對象的人下這樣的結尾與是不那麼妥適的,他提及Sincerely、In gratitude等或許更溫良恭儉,老師的語言造詣深厚,因為年輕時的工作,他熟悉六種不同的語言,對各國文化與歷史背景的知識,的每次與老師對話,總是那麼的溫暖,內容又扎實。
老師的話,直到我出國唸書以後,與美國人的書信中發現,確實很少見到Best regard,而是老師所說的結尾與以及書信架構在正式書信中出現率最高。

老師不喜歡美國(許多德國人是這樣的),但是聽到我要去美國時,第一個贊成並且為我開心的就是郝老師,他鼓勵我做學問就是要多問多走多看,過貧苦的生活。他說人沒有走出去,就難以完整體驗西方文化。老師,謝謝你,我知道你不會責怪我,但是我覺得我仍然不夠努力,至少比起老師做學問與教學的態度來,我的努力不足令我抬不起頭來面對您。


在我讀大學的時光裡,是個全家人不看好的逆子,誰叫我的人生中,車子與音樂花去我的時間與金錢比例是如此的大?那時的我,萌生考英文輔系的念頭,但是家人不贊成這件事,他們認為私校的學費已經是如此昂貴,如果再花時間金錢去讀輔系,那麼連打工賺生活費的時間都沒有了,屆時勢必增加家裡的開銷。

那時郝靈君老師剛手術完出院,還不待回家休息,立刻從醫院趕到我家,為了向我的家人解釋讓我進入英文系的重要性,那時,我問了他:為什麼不先回家休息?他毫不猶豫的說:我多的是機會休息,但是這是你學習的一個重要機會,不容許耽誤。

之後申請美國研究所時,郝老師身體已經十分虛弱了,但是他只要遇到好的英文素材,總會額外為我準備一份,一有時間就找我去他家附近的星巴克喝杯咖啡,把教材拿出來,慢慢的指導我如何能增進英語能力,只要他體力許可,常找機會幫助我練習英文,我們兩個總是一人一杯“本日咖啡”,離開前再為老師帶上一杯,到他家樓下時再拿出來送給他,看著他和藹的笑容,笑笑的收下咖啡,如今再度想起來也紅了眼框。

閒談中總是流露出對故鄉的思念,問他:您怎麼不回國去養老?答案是:所有的錢都給了需要的學生,我沒有多的錢回家,更何況歐洲昂貴的醫療支出不是我能負擔的。

記得有一回我請他吃了一條馬可先生的麵包,他嘗了一些,告訴我這與他記憶中的德國麵包有點不同,可能是硬派的德國氣息妥協了台灣口味?之後我也沒把這件事放在心上,過了好久,郝老師回德國,回到台灣時,帶了一手我沒喝過的歐洲啤酒(其中有一種啤酒後來IKEA有賣,六角形的玻璃罐,個人十分推薦)以及一塊德國麵包!他說:讓你嚐嚐真正的德國麵包,雖然麵包說真的吃起來沒有十分特殊之處,但是其中的情感,可不是一塊坐了飛機麵包而已。

老師到癌症末期時,已經不太有體力教學了,身體不好的他,竟需要擔心自己有沒有能力付的起下個月的房租,我很幸運,人生能為恩師盡些棉薄之力,是我畢生的榮幸。

郝老師最常提到的是:今天沒力氣去上課,學生的進度怎麼辦?

老師,謝謝你,你現在回到天家,可以好好休息了,再也不用煩惱世事了。

願主垂憐您的靈魂,在天家享永遠的福樂。



8 則留言:

  1. 您好,我是郝老師之前在輔大的學生,很難過看到這則消息。請問您知道老師過逝後的安葬地點嗎?我想找時間過去致意,謝謝您!

    回覆刪除
    回覆
    1. 方便留下聯絡方式嗎?返國後與您連絡,謝謝

      刪除
    2. 我的信箱,chingyic@gmail.com,多謝您的回覆!

      刪除
    3. 已經將老師安眠處補充上去了,謝謝

      刪除
  2. 一年多後才看到此文,得知此消息感到很難過
    老師對學生們如此的付出,當時都不曾說感謝
    希望老師在天上能過得快樂幸福

    回覆刪除
  3. 這不就是令人最鼻酸的事嗎?能有老師教過的學生紀念他,他在天家必定感動。
    只希望您有空時,能去看看老師,老師一生作育英才無數,但是他走時卻是寂靜無聲...

    回覆刪除
  4. 很遺憾到現在才看到此文,十分難過無法當面謝謝老師的照顧.謝謝您寫此悼念文讓曾為老師學生的我有機會知道老師的安眠處,有機會能跟跟老師道謝.

    回覆刪除
  5. 在中原推廣教育跟隨了老師學習德文九個月。老師真的是一位熱愛學生的教師,下課後總是會邀請學生一起吃午餐談笑聊天,然後老師在繼續前往輔大授課。感謝您寫此弔念文,才能得知老師的消息。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