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2021年6月13日 星期日

茶敘 - 閒聊現代社會躺平主義與市場秩序關係

這是個沒有目的的閒聊:


躺平主義興起

“躺平”這個觀念早就有了,又稱尼特族,啃老族,宅文化,不過以前停留在“傳說”階段,這些年各國低層鹹魚慢慢開始進入了成熟階段,我在美國讀書時,已經目睹一些案例進入了實行階段。

比如現在各國社群媒體上不少天天討論躺平。

我身邊一個悲慘的實例,一個收良好教育,本來積極充滿希望的人,如何因為社會而開始消極,不求上進的躺平過程:

L小姐,她每天起床後躺在床上不動,竭盡所能的降低怠速時的油耗(生活雜支),就這樣躺著看著Apple TV與社群媒體,玩玩自拍,看看電子書,日上三竿起床張羅點吃的,吃完繼續睡個午覺,睡到下午飄去樓下看看網拍的東西到了沒,看看還有沒有錢,如果沒有就繼續躺著看電視,等她先生下個月發薪水給生活費,有錢就上網玩玩網拍買幾本書打發時間,買點小東西娛樂一下自己,日平均大概幾百塊台幣的生活成本。要是早個10年,四周與論免不了各種指指點點,但是現在看看,沒什麼人敢有意見,為什麼?因為庸碌瞎忙的我們最後結局跟L小姐可能沒大差異。

當然,這是非主流沒錯。不過問題是,為什麼本來積極的人。開始變消極,不求上進,甚至放棄生育下一代?

                           


一、弱肉強食

日前大家以聽說Amazon在公司管理上的演算法已經進步到去廁所有有平均次數與時間,蘋果的Home Advisor的工作也是這樣,下線次數跟時間都受到演算法精密控制。有句話叫“困在演算法裡”,好,今天要討論的是:這些演算法跟資本家有直接關係嗎?貝佐斯、賈伯斯到庫克知道這些事嗎?我想應該沒有,就算有也不會是非常了解的。這些自相殘殺的做法都是同為“打工仔”的管理階層、人資、稽核之類的跟著工程師,甚至是外包IT為了招攬生意,自發性精進出來的,多麼的“相煎何太急”。

這些人本身也是困在這個體系裡的,他們也背著KPI,他們的工作就是讓整個系統持續改進,變得更快,賺錢效率越來越高,哪怕每天每個員工想辦法減少一秒,那一年就可以改進6分鐘 x 員工數量,對於基層員工來說,如廁時間都要被控制,蹲馬桶滑個手機也是心裏毛毛的,感覺好像老闆一直盯著你上廁所,看著你笑,笑的你心裡發寒。對晚上兼職的送餐員來說,持續縮短的時間已經是油門轉到底,轉超過360度也難以達成的。

再深入一些,天天鞭策這個體系前進的,是企業的股東嗎?也不是,是你的上層主管嗎?NO,他和你一樣,也是打工仔,但是由於背著KPI,天天想盡辦法滿足上層而折騰下屬。給他定KPI的是資本家嗎?也不是,是他的主管,甚至是企業文化中的殷殷期盼,隱形的KPI逼得他一直想辦法變出新花樣。只有到了最上頭,才會有董事會股東會資本家給管理層定KPI。而且對於上市公司來說,多數股東不具管理功能,有很多野生股東,可能就是普通新鮮韭菜們,他們可能也是打工仔,甚至短線操作,不關心公司的運作。這一圈生態鏈,整個社會機器在盈利的目標下,為了利潤互相殘殺,不就是一個狗吃狗的世界嗎

                        

現今社會生態不過百年內的時間,並不是因為它有什麼神奇的技能,只是它利用了每個人的“進化欲”,只要有進化本能,想要過得更好,它就有辦法驅策你前進。越是懶散的地方,這個邊際效應就遞減,各位可以看我寫馬來西亞這篇
問題是由於人類基因的特點,人類天生求精進,力求更好的日子,或是給後代更好的日子。只有極少數非主流才對精進無感。比如老莊就無所謂,這兩位都是極少數的那類人。

有人說自己不那麼低俗,不容易被金錢迷惑,那是因為那個求精進的獎賞還沒到你的閾值,就被別人搶走了。比如說,要我加班,給兩倍薪水我也不幹,我同事可能只要有給加班費,他就幹了,還有比較下賤的,不給錢都幹,可能他們覺得有工作就不錯了,還挑三揀四?上班打混的累積的罪惡,只能靠下班無償加班補贖了,阿門。
 

二、追求風險與報酬
以台灣為例,當經濟起飛時期,在那黃金時期與後面的幾十年裡,財富發生了數波暴漲。老虎哥的父執輩就是這波的受益層。比如我從小到大,目睹了國家乃至這個世界發聲肉眼可目睹的發展,從人力拉車到雙B滿街,蘋果股票從差點變壁紙到如今全球最大的企業。有這種經歷,自然會覺得市場經濟必定有它的潛力,只是每個地區開發進度不同而已。

但是再年輕一些的人就沒這種感覺了,他們生下來就在市場體制下,更多的是感受到它殘酷的一面,畢竟市場經濟的核心就是獎勵風險投機和運氣至上,鼓勵競爭,並且把人分成好幾等,不同等級的人供應不同的商品,市場也是驢子前面的胡蘿蔔,鼓動著金字塔下層的人勇敢往上爬。

現今市場方向是鼓勵風險的,對風險的報酬通常遠遠大於勤勞,現今媒體吹捧的,成功的10個資本主義歷史上重要的人,8個是風險家,看看馬斯克,手上錢直接縮哈拼太空,一下吹捧虛擬貨幣,過幾天又說它不環保,一波風險發芽的韭菜就直接被收割了。

假設心動的程度用百分比來計量,從0%-100%表示心動的程度,0表示躺著吃瓜,100表示立即手刀行動。我在現實生活的工作與行銷企劃有關,自認是個從事業到私人生活都是個積極衝刺的人,整天在思考如何成功,核心興趣以外的事物的物慾中等罷了,我的心動率應該平均維持在40%以下。但是在2021年初,我對於挖礦的心動率已經超過了90%。這個數字讓我有點震驚。熱愛攝影的我,當年參加Leica SL發表會的時候,我的心動率都沒有超過40%,覺得現在的機器還可以再用個幾年。Brises的燈具也不過是刺激我發想著如何山寨一個低配版放在客廳,心動率20%。



*當我發現Leica SL在2021年時二手機價位一度來到5-6萬台幣,我的心動值來到180%


面對心動值的暴漲,我與一位長年特別熱衷於各式投資門路的朋友開始研究,我仔細思考。如果如我這樣對於投機財沒有興趣的人,現在都開始尋找顯示卡貨源,那麼其他人又會達到什麼程度?換個角度去想,如果連我都已經快要開始著手組礦機,是不是說明還沒有進入這個市場的的人其實已經不多了?
無論我認識的人們,礦工每天分享他如何再挖礦上大筆進帳,如何每天每時每刻收到固定的額外收入,賣電腦的中盤商每天在臉書上曬自己貨都清光光,我最終還是決定暫緩。市場熱度讓整體風險太高,不適合我這樣內心脆弱的人進場。適合進場的人應該是那些偏好高風險投資的人,我們在生理結構上就不同,他們大腦杏仁核應該有拳頭那麼大,自然能承受極高的風險。
如果你覺得很羡慕那些新奇好玩的點子,想駕BM、住豪宅?(又是電影 - 錢不夠用的梗)那就對了,你心裡越羡慕,才能激發出來你的進化欲,衝吧衝吧,後浪推前浪,被你擠出個新創來,如果你不夠有能力,最後前浪死在沙灘上也別抱怨,所有的行為都是自己的選擇,自己承擔責任。市場經濟就是在這樣殘酷的邏輯下運作的。
馬斯克你說挖礦產生的虛擬貨幣不環保,你馬斯克是天才誒,你大佬今天第一天出社會嗎?好傻好天真?發明PayPal的你是第一天知道挖礦不環保嗎?有意思,我看最近虛擬貨幣的大波動,你馬斯克可以跟這事件一並列為資本市場上的歷史紀錄,編入全球商學院的教材。


三、市場秩序與壓迫

努力不懈者獲得最後勝利,現在這老派過時的觀念就在不少年輕人眼都遭受前所未有的質疑聲浪。原因很簡單,你相信一個東西,這個東西必須是合理且可被企及的,例如你奮鬥打拼,挺過了殘酷的競爭,最後成了成功人士,你自然覺得叢林法則也沒問題。但是如果你在這個世界處處碰壁,你還擁護那些規則?這種人也有,但是應該比較少。跟不打美國日本疫苗,堅持打中國疫苗的台灣藍腦一樣奇貨可居。

問題是,殘酷的現實讓很多人這輩子都沒法接受與承受。

有人啥都沒做,祖上積德就可以一輩子翹著二郎腿收租,可你高學歷歸國學人,也想效仿,但是你唯一買的起的廉價屋出租後的收租卻沒辦法平衡房貸,你絞盡腦汁,窮極一生都達不到他的財富的一小部分,你鄙視他,可是事實上你過的不如他爽;一輩子的努力,其實追求的,只是這貨天生就有的。

讀了台政清交,畢業後去竹科賣肝,薪水還沒房貸高。不少人竭盡全力負債無數,拼買個學區房,只是要讓孩子將來能好好讀書,將來好上台政清交,問題是自己台政清交高學歷精英,依舊混的不如狗。
對於這些現實狀況的接受程度,因人而異,有些人覺得無所謂,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嘛,又不能強求;有些人卻很崩潰,感覺這個世界太不公平,然後就變成了個沒有夢想的喪屍。

回到開頭,現今這個演算法時代,你喜歡什麼,它就天天給你什麼,越看越想看,同質內容跟洪水一樣湧向你,讓同溫層集結成社,一起同溫,社會成為好幾個獨立群體,整體越看越絕望,人類並沒有因為這些科技變得越來越好,某些層面似乎越來越糟。太多的人現在陷入了一種狀態,遊戲似乎已經看到了結局,過程也不歡樂,好處似乎也不大可能會降臨在自己頭上,那這麼個破遊戲,還有什麼好玩的?可不是就越來越低迷,對什麼都提不起興趣。有人這種狀態一年總會持續幾個月,有人可能會持續好幾年。
以前包括我自己在內,都覺得是階層固化導致了很多人的命中注定,現在發現不一定是這個邏輯。現在的成功的路途當然是沒有我們父執輩那麼好走,往前40年,你只要堅持存錢甚至借錢,買房就可以致富,現在相對來說很大機率套在水岸第一排。
這個時代同時高度資訊普及,各式資訊天天圍著你,很多人又沒有強大的內心去面對這個殘酷的社會,既沒有勇氣往前,又不敢停下來,只好每天行屍走肉的上班,順便點點社群網路,靠著鍵盤報復社會,成為釋放資訊的一份子,為了這個現代化社會狗吃狗的循環多貢獻一份力。


四、茶敘
  1. 市場經濟意味著絕大部分人爽不了,爽了就沒動力去賣命了,不爽就是社會前進的動力,這種痛苦是持續且無止盡的。
  2. 亂七八糟的資訊在演算法加持下對人各種轟炸,加劇人的不爽和焦慮。
  3. 亞洲人的獨特性格又讓大家有一種獨特的焦慮,台灣這種人口密集處更是嚴重。

我是憤青嗎?可能有一點,但是方案呢?沒有解決方案的文,不就又是一篇廢文嗎?

我覺得,回歸到心動指數這件事上,心動指數不狹義指物質,也可以指精神,追求精神上的圓滿是人生另一個境界,不一定是賺大錢,利益不是第一指標,馬斯洛的需求理論的自我追求,滿字自己精神層面上最想達成的,剩下都是次要,生活過得去就好,只要問自己,當你退休那天回顧,你會覺得這工作的幾十年的日子,是你打造給你自己得意之作嗎?值得後世學習嘛?縱使你的得意之作就是一個大礦場與賠一屁股的虛擬貨幣,如果這是你得意榮耀的一戰,就恭喜你了,如果沒有,那你要好好思考一下你在幹什麼?不要停止,繼續尋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