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2013年11月8日 星期五

與朋友的對話 - 聊狀況連連的台灣職場

近幾年來看見台灣的學歷經歷邊際效應越來越低這件事,那麼在美國看台灣呢?
這個嘛,先講起美國人的好處,依照能力決定勝負,華人重感情,但也難免出現凡事攀關係的現象。

有關係,你可能會輕鬆一些找到一份你不太喜歡但是活的下去的工作,但你永遠不知道靠自己闖出一番名堂的滋味。

沒關係,對於你理想中的職場可能會一位難求,難以求職造成人才無法發揮所長,例如博士賣雞排,雖然當事人本身是明確沒問題的,但是這個事件多少引爆出了台灣職場的病態?




在美讀書時,我的英文不算好,上第一門課時,跟我同組的美國人一臉不情願的樣子,又很甲掰的想裝出沒歧視,可是不知道歧視已經全寫在臉上了,那堂課老師要求每組的簡報時間不能少於25分鐘。

然後當我們上台時,我靠我的破英文撐了10分鐘以上,他們下台時就給了我一個擁抱。

我靠自己的用心贏得了他們的信任,台灣,可能嗎?
無論雇主或是身旁的同事,用心能被感受到而且受到該有的尊重的又有多少?
這點華人真的輸給了美國人。
出國前看到部份台灣人崇洋媚外的樣子,越發使我珍惜身為台灣人的草根性,我以身為台灣人,有草根性為榮。

提到工作,人在一無所有時,特別珍惜得到的一切,所有的驕傲與盲目,在這時候都會消失,在心中只會留下真正重要的東西。在人在最匱乏的時候,時時省察自己,避免掉入自己會失去些什麼這類的陷阱,因為你已經是赤身裸體。所以更沒有理由不細查自己的心。

工作久了,有時迷失,到底是工作的光環比較重要 還是工作的成就感重要?

這就好像要取捨麵包重要還是愛情重要一樣。這樣的問題不可以用絕對法來區分,只能用相對法來省察自己,慢慢摸索生命,像孩子一樣...只有小孩最清楚自己要的是甚麼(例如:要糖)

要讓自己把工作做好的要素就是你要喜歡自己的工作,但是光環不也是讓自己喜歡的原因之一嗎?成就感是人往上進取的一個驅力之一,這樣說起來就可以理解,沒有一樣是絕對性的,唯有取得平衡最重要。


至於對於故鄉寶島台灣的認同呢?我清楚知道台灣,甚至亞洲的白領薪水,都比不上這邊的藍領甚至非正式員工。
那麼到底是要回去拿熱臉貼台灣顧主的冷屁股,還是要在美國當外勞?
這個我還是沒完全看透,但是我離開台灣後,才認真的瞭解到自己對故鄉土地的感情。


雖說做人要客觀,但有時候我們必須隔離外界的聲音,靜下來傾聽自己內心真實的聲音,只有你自己的心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就像政大博士去賣雞排一樣,只要不犯法,人人有自己選擇自己的權利。


我完全贊成郭台銘的憤怒,那是台灣教育與就業市場長期病態產生的現象,但我更在意的是,還有多少人才,因為台灣變態畸形的就業市場而無法發揮所長,甚至找不到工作?

如果最終選擇回國,那麼就必須下定決心面對台灣,甚至是亞洲這個病態的就業市場,做好被人潑冷水,被踐踏的心裡準備,但是這一切都是自己心甘情願的,為了這片土地付出,不是為了給觀眾一場好戲,戲演的好不好,自己知道就好。

而留在美國,現實生活會過的比較好是事實,職場上會獲得應有的尊重,正常的上下班時間,合理的待遇,還有美國品質良好但是無聊的生活環境,但是再好也不是自己的故鄉,再努力也是給外人作嫁。


如何做決定?目前我的看法是:看所處的勞資雙方有沒有機會FIX這個問題?不行的話,看不看的開?
比如說台灣的職場,為什麼工時長?為什麼薪水低?有沒有辦法改善?

聽著史麥塔納- 我的祖國(Smetana - Má Vlast),邊回想著,在國外獲得的錢與生活,與我對故鄉的情感,誰重要呢?很幸運的,我比史麥塔納好的地方,就是我可以選擇要在哪裡,再一陣子,我想答案會越來越清楚的。

人生短短的,要過的舒服點才行,所謂舒服不一定是金錢物質,內心的平靜就是最美好的。
國外的生活,我的想法有了些改變,隨遇而安就是好,有了這步,才是繼續往前走的本錢。

之前神父跟我說了一段話:
沒有錢的弟兄,代表他需要的幫助多些。而有錢的弟兄,代表他需要的幫助少些,就這樣的差別而已,其他都一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